脚踝扭伤
患者表现
1

脚踝扭伤俗称“崴脚”,人们在行走或奔跑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等情况,可以导致脚踝猛然一翻而扭伤脚踝周围的韧带、肌腱,甚至骨骼,在运动员、空降兵、运动爱好者中很常见。

处理方法
1

休息(Rest)

  • 这是为了避免因早期活动引起患侧踝内受损血管再次出血,导致肿胀加重,同时休息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
2

冷敷(Ice):冷敷可以减少出血,减轻肿胀及疼痛,促进修复

  • 冷敷简单易行,可以用毛巾裹冰袋或自制冰袋外敷,紧急时冷水冲洗也可以
  • 每次在扭伤部位外敷 10~20 分钟,2~4 小时 1 次。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延长冷敷间隔时间

3

加压(Compression): 对扭伤部位实施加压可减少出血和渗出,并减轻肿胀和疼痛

  • 在扭伤发生时,用拇指压迫最痛区域,以减少此处可能受损血管的出血
  • 之后可以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,再外用小夹板加以固定
  • 注意不要过度加压,否则会影响加重包裹处远端肢体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

4

抬高(Elevation):抬高患肢有利于减轻水肿

5

如果脚踝出现中重度损伤,需要立即就医

  • 如果当时脚踝肿胀不明显,仅轻微青紫,隔天明显肿胀、疼痛,甚至站立困难,往往说明有韧带损伤,属中度损伤
  • 如果扭伤后足踝立即肿胀,并无法自由活动,甚至感觉关节锁住,可能为重度损伤,除了韧带撕裂之外,还可能有骨折或关节损伤。如果不确定,请就医
常见误区
1

热敷

  • 一般在扭伤发生后禁止过早热敷,特别是在扭伤后的 24~48 小时内热敷会加重局部出血、渗出,导致肿胀和疼痛加重
2

活动关节,按摩揉捏

  • 崴脚后虽然多数人足踝表面无伤痕,但踝关节内部会有组织损伤,如局部血管和毛细血管破裂,韧带或肌腱损伤。如果活动或按摩该部位,就会加重出血、渗出及韧带和肌腱损伤,不利于恢复
3

受伤 72 小时内用红花油活络油等药油擦拭踝关节

  • 这类药油常含活血成分,在扭伤后 72 小时内使用可能加重出血和渗出,导致组织肿胀加重
4

脚踝出现中重度损伤时,不及时就医

风险预防
1
  • 尽量在平坦地面上活动,在障碍物很多或很滑的地方行走活动时,应格外小心
  • 尽量穿着平跟、舒适的鞋子,运动中要选择适合该项运动的运动鞋;当鞋底磨损或鞋跟单侧出现磨损而变低时,应及时更换
  • 运动前做好适当的热身以及牵伸,且最好每日进行适量牵伸,以维持良好的柔韧性
  • 避免在疲劳或身体不适时运动
  • 如有需要,活动前可使用医用贴布或佩戴支持性护具,以增加踝关节稳定性
  • 每日进行适量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,以增强周围肌肉对踝关节的保护作用